日期:2025-09-08 作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张燚、鲁丹 阅读量:134 |
8月29~30日,由浦东新区科协主办、浦东新区医学会及公利医院承办的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分会场项目——浦东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会暨第八届浦东新区甲状腺及头颈肿瘤高峰论坛会,及OSAHS诊疗新技术及健康管理新模式培训班,在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文化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聚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质量发展,围绕医工交叉融合、新技术应用、学科建设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领域内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平台。
开幕式由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黄水仙主持。他代表组委会对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及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逐一介绍与会嘉宾。公利医院副院长王艳梅宣布论坛会开幕并致欢迎词,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医疗变革背景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积极拥抱医工交叉、人工智能、微创技术等新质生产力,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浦东新区耳鼻咽喉科专委会主委、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晓平教授为大会致辞,对医院品牌学科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寄予厚望。
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国内耳鼻咽喉科及相关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强大讲师阵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围绕多个前沿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主委、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充分肯定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学科建设、临床服务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耳鸣博士的讲解,详细绘制了人工智能在耳鸣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大数据算力与大家展开讨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任委员张天宇教授讲述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强调学科边界融合与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杨军教授聚焦《面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系统梳理了该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与最新进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德辉教授针对《鼻内镜下从额窦的解剖到分类》这一鼻外科常见难题,分享了处理策略与经验。
在随后的学术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董频教授讲述《UPPP相关手术对OSA治疗的补充》,深化了大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科治疗的认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李吉平教授围绕《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多学科团队(MDT)的建设》,强调了协作模式在提升肿瘤诊疗水平中的核心价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新生教授就《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颈淋巴结清扫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系统阐述,强调了手术精细化操作的重要性。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余少卿教授介绍了《生物制剂在鼻部2型炎症疾病中的应用》,为慢性鼻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疗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维天教授详解了《前颅底鼻颅沟通的内镜手术原则与实践》,为高难度颅底手术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范本,同时详细讲解了颅底手术的注意事项。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陶磊教授阐述《咽喉专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体现人工智能与外科手术的深度融合;舒易来教授团队的钟佳珂博士介绍了《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与临床转化》,展现生物医学技术在耳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OSAHS诊疗新技术及健康管理新模式培训班上,浦东新区耳鼻咽喉科专委会主委陈晓平教授展望了《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疗前沿》,结合临床实践指出了未来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方向。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黄水仙教授分享了《OSAHS诊疗新进展》,全面更新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疗理念;副主任张燚教授探讨了《成人OSAHS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及诊疗新进展》,凸显多维度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中医科唐苾芯教授从《OSAHS中医药诊治》角度出发,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在睡眠疾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内分泌科陈霞教授深入剖析了《肥胖与OSAHS的关系》,为睡眠呼吸暂停的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眼科黄晓菁教授系统介绍了《泪道疾病及诊疗新进展》,提升了对眼耳鼻喉交叉疾病的认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勤、刘星、薛晓成教授,从儿童诊疗、心身健康等多维度探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诊疗策略新进展及多维度综合管理。
本次学术会议历时两天,通过专题报告、案例研讨、技术演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临床进展,尤其凸显了“医工交叉”“多学科融合”“新技术转化”在推动学科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践行了“技术+临床”双轮驱动的新医科发展理念。未来,公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继续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区域患者,为推动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利力量”。